不说客套话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摘 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小学语文教学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反思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 ,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第九套全国通用教科书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有十几篇.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一 内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出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反拨, 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将工具性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突出了"双基"的地位.教材编制也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 1 ].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503收稿日期: 2009 - 12 - 1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XJK08QJJ006)作者简介:李宣平(1969 - ) ,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儿童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它将儿童视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没长大的人.将儿童时代设定为一个准备时期,"准备成为未来的行为者".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 ,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我国封建社会以君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轻视,漠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存在的.因此,尽管几千来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被誉为"诗的国度","散文大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少之又少.虽然"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东渐,人的价值,儿童的价值开始被发现与确立,作家开始关注儿童,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儿童文学作品被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站在成人的立场进行训育,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童话教学道德教化也是对我国"文以载道"文艺理论无意识继承的结果.在古代,文学创作和学校教育都非常强调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诗序》也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代要求文学创作"发乎情,止乎礼义".到宋代的程朱理学更是将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认为"文皆从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语类》) .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认为,文章要阐明"义理".古代小学的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的内容也是以道德劝诫为主.这种"重道"的传统通过几千年的承袭还成为我们民族的心理积淀,一直影响到现在.因此,在创作童话作品,对童话作品选编和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 2 ].所谓认识功能,就是通过阅读童话作品,可以学到自然和社会知识,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着眼于知识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知识,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长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是常识课程的任务.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二 形式表演化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 ]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的心灵交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参考文献:[ 1 ]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 ]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M ].小学语文教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浅谈小学语文中段的童话教学 麦斜镇中心小学 习莉莉 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 文学形式, 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告诉孩子们真、 善、 美的道理, 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与宽容, 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 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资 源,促进语文教学。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自身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童话教学 的策略,主要从教学方法、反馈与评价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这 几方面展开,粗略谈谈自己对于中段童话类文章教学的点滴看法。 一、 教学方法 1、 氛围渲染,激发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 家认为,兴趣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要想让学生 有阅读童话类文章的欲望, 必须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类文章的兴趣, 挖掘他们深藏于内在的无限潜能。一篇好的童话类文章就是一个 精彩纷呈的故事,在教师先示范朗读这些故事时,就应该欲擒故 纵,吊足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领悟,感受美好 童话类文章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教法,而朗读就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童话语言优美自然、活泼明快,词语简单 1 重复,象声词多,非常适于朗读,而在不同的年段,童话类文章 的朗读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中段学生的朗读,要带着问题思考, 读出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和含义,通过一些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 情,学习感悟的基本方法,学会理性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自由读、个 别读等,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语感等方面的培 养也是极有好处的。比如,现在四年级上册教材,我刚刚上完第 三单元的四篇童话类文章,在学习《去年的树》一课时,要求学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鸟、大树、树根、门先 生、小女孩等角色的恰当语气,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给大家提供 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 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文章不是无情物” ,教师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拨 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 ,让学生深入到角色内心,带着情 感朗读,让美的气息渗透到教室的每个角落。 3、 情境体验,再现神奇 叶圣陶先生说过: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 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文课程标 ” 准》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于 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反应和个体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 2 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经过巧妙的设计,个性化的 解读文本,引领孩子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将惊奇、激 动等不同情感融入到对文本的理解和个性阅读中,让孩子们到课 文中走个来回,轻松走进童话类文章人物的内心深处。 童话教学的内容十分吸引学生,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我们 并不能把它当做讲解故事那么简单,还需要让学生明白看似简单 的故事背后隐藏的含义。 文本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师应该恰到好处的引领孩 子们体验角色。让孩子们带着生活走进童话,带着童话赋予我们 的新知重新踏入生活。 4、 现实对比,体会虚实 幻想、虚构,这是童话类文章最基本的特点,童话类文章故 事的基础就是想象,想象是童话的翅膀。英国作家布瑞南说道: “想象意味着让脑中的小鸟飞出樊笼,然后看着它翩然入云。 中 ” 段学生的思维初步发展, 因此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幻想与真实、 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分辨其中的真实部分与虚构部分。 5、 角色表演,情景再现 童话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要想让课堂 更真实,更富有趣味性,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儿童的表演欲十 分强烈,而童话表演就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个表演方式,中段的 学生自控力比低段稍强些,教师更容易掌控课堂,不容易出现课 3 堂上乱成一锅粥的局面。而学生通过表演,能更主动地理解文章, 把握形象,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练习,促进学 生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只要能把握住度,这就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比如我在上《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刚旅行归来的巨人和被小男孩点拨后的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课文中,巨人的一些语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就让一些学 生来表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加上夸张的脸部表情和肢体 动作,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两位”巨人。 6、 积极训练,创编内容 学习了这么多童话类文章, 孩子们都有自己创编新童话的 欲望,中段学生已经开始初步练习写作文了,也学会了一些简 单的写作技巧,而且他们对童话有兴趣,这样就更有写作的热 情了。并且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文章的逻辑感也更 强,加上这段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教师们可以善于利 用这一点,让他们自由发挥,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童话 世界里飞翔。比如我班上一名男生自己创作的童话,小鹿就说 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美丽的鹿角差点让自己送命,而丑陋 的鹿脚却救了自己一命。 ” 二、 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 4 有其独特的一面,在童话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善 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这样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童话产生兴趣,进而对语文和其 他学科都产生兴趣,今后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 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当然,在童话类文章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 个体;有些教学形式并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教学方法单一等等。 童话类文章,作为一种在儿童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 心理特点、创造想象力密切相关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小学阶段一个比 较重要的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并且,童话宣扬 的真善美的思想,在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因此,这 类文章理应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在此,我只是简单说说我对小学中段童话类文章教学的一些体 会。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1、王全根、赵静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3/128 5 6
《格林童话》是德国着名作家格林兄弟写的,是一本德国 民间 故事 集。里面的故事 想象力 丰富,情节曲折,我真是百读不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格林童话 读后感 作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格林童话读后感作文1
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用在我们对书的选择上也非常的合适。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坏书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处于人之初的我们来说,人生最初的几本书尤为重要。我从小就爱看童话和 寓言故事 ,因为它具有感化和 教育 我们 儿童 的力量。在这些书中,我最爱的是《格林童话》。在那些新颖、鲜活、生动的童话中,我找到了另外一个多彩而真实的世界,幼小的心灵认识和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一颗充满童真的心看待自己身边的一切。
在《格林童话》的故事中,既有我还牙牙学语时就认识的老朋友:美丽纯洁的白雪公主、幼稚纯朴的小红帽、可爱善良的灰姑娘,也有我认字之后结识的新朋友:漂亮机智的马琳、朴素善良的汉斯、自作聪明的小卡特里斯。我非常喜欢这些形形色色的朋友,关注着他们每个人的命运,常常为他们悲伤的结局感到惋惜,为皆大欢喜感到快乐。我对故事中那些纯真善良的人物充满了爱,而对那些阴险、狠毒的人物充满了恨。在《格林童话》神奇美妙的故事中,还常常会有一对恋人出场。他们的爱情有欢乐,也有曲折。在他们由于坏人的破坏而分手时,我为他们捏一把汗;在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时,我又为他们开心。总之,我牵挂着《格林童话》中的每一个人物,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一起跌倒,一起爬起。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常常使我深深的陶醉在《格林童话》神奇的世界中。
《格林童话》这本书使许多像我一样的小朋友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堂,有了梦幻般的朋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十分充实,对未来充满了纯真的美好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它会更加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格林童话》真是一本适合小朋友们读的好书呀!
格林童话读后感作文2
今天妈妈给我卖了一本书,名叫《格林童话》。
这本书里有美丽的白雪公主,勤劳的灰姑娘,聪明的国王,贪心的渔夫,贪吃的猫等等。这么多的主人公,是不是会让你们眼花缭乱?那就听我给你们将一个我最喜欢的“猫和老鼠做伴”的故事吧!
从前,有只猫结识了一只老鼠。猫对老鼠说自己多么喜欢他,如何想和他交朋友,一番甜言蜜语说的老鼠终于答应和猫做伴,一起过日子。他们买了一罐猪油,为了安全藏在了祭坛底下。他们约定好说:“不到万不得已咱们不去动他。”可是。有一天猫想吃猪油,老鼠说:“我表姐生了个儿子,她请我去做孩子的教父,我这就抱了它去受洗礼了。
让我去吧。你一个人留下好好看家。”猫说完,就来到家坛底下偷吃猪油,他把猪油上的硬皮添了个精光,回到家,老鼠稳:“你给那孩子取了什么名。”猫说:“没了皮”过了几天,猫又说:“又有人要我给他当教父,我得去了?”说完,他又来到祭坛底下把猪油吃了一半。
他回到家,老鼠说:“今天这个孩子名字叫什么?”猫说:“留一半。”过了几天,猫嘴又馋了,又对老鼠说了同一句借口,就又去把猪油吃光了。
他回家,老鼠又稳了他同一个问题。猫的回答是:“精光光。”到了冬天,老鼠想起祭坛底下的猪油,就和猫一起来到祭坛底下,老鼠发现猪油没有了,就说:“啊,这下我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好你个忠诚的朋友!嘴里说去当教父,其实是偷吃猪油,先是吃了硬皮儿,再吃掉一半,最后……”猫听了这句话,就把老鼠臀到了肚子里。
《格林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勤劳的人。不能做一个贪心的人。不能心里只想着钱,忘记自己的生命。不能贪得无厌。不能为了自己的所需,欺身边的朋友。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帮助别人的,这样别人也会尊重你,报答你。
格林童话读后感作文3
我们每个人年纪很小的时候都读过童话,而且都相信 童话故事 中的事,如王子变青蛙、沉睡百年等是真实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那些美妙的童话故事已经慢慢的从每个人的心中淡忘了。从童真不解事故到童话变成飞灰,也许你午夜梦回的惊恐就根源于此。
最新心里颇不宁静,每晚闲暇时间,总爱捧起这本书——《格林童话》。厚厚的一大本,却固执地想把它全部读完。最初也许只是一种坚持,读到后来却让我在童话中找到了一分宁静的体验。
格林童话是给孩子写的书,透过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折射出的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顽强追求。公主、王子虽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总有一个英雄的出现让坏人受到惩罚,好人获得幸福;善良的人民总会得到天使的救助;魔鬼与上帝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邻居……在阅读中感受到儿时那种单纯的快乐。
回过头来,反观我们的孩子,如果从孩子懂事起,就给孩子这样 文化 的熏陶,孩子怎会粗鲁低俗,怎会在恶的边缘徘徊。孩子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我们的教育在面对孩子时少了这些文化的滋养,让我们的孩子在成百上千的题库中艰难啃书,于是,孩子没有爱读书了,读书也完全是应付检查。
在帮孩子纠正个别字的发音,用我们已经久违了的童话思维去帮他理清较为纷繁的故事脉络的过程中,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同沐浴心灵,增加了很多乐趣。
如果给我一盏明灯,我愿照亮孩子前行的脚步。关心孩子,从真的关心开始,从思想关心开始,从读书开始。
格林童话读后感作文4
你说我为什么喜欢《格林童话》呢?那是因为《格林童话》是有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而组成的,并且每则寓言故事里面都有很深厚寓意,很是教育人提醒人,每当我看完一篇寓言小故事时,都会终结一下,给我们表达了什么,如果你问我哪个故事最吸引我,要我说最吸引我的是《小偷和他的母亲》,为什么是这个故事呢?
小伙伴们仔细往下看,听我慢慢的向你们道来。从前有一个孩子,因为从小死了父亲,所以他的母亲很疼爱他,甚至溺爱。有一天孩子看见一同学有一个好看的写字板,他也想要,于是放学的时候他把写字板偷了回家,他回到家告诉了母亲,母亲知道后非但没打他反而说:“孩子你真棒!
干得好,这块写字板就是你的了。”他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了,又一次他看见邻居家晾晒的衣服很好看,于是他就偷了一件给母亲穿,母亲非常高兴的鼓励他下次多拿几件,日子长了孩子越来越大胆了,有一次他钻进了金库,结果被抓住了,判了死刑,他被押送到刑场,母亲来了,儿子说要和母亲说几句话,结果儿子一下把他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疼得大叫,嘴里骂骂咧咧的,儿子说:“如果你第一次发现我的偷盗行为就及时的制止我,我不会落到今天的局面。
我在格林童话王国游了这么久,我学到了勇敢、友善、智慧和诚信。《格林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片奇妙的想象天空,这是一个纯净的绿色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可以贪心,如果贪心的话,你就会变成了一个很贪的人。凡是靠别人过日子的,最后,不利的还是自己。以后,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做一个靠自己的本领好好生活的人!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有了错误要及时纠正否则会酿成更大的错。做人要心地善良,会有好报,要是心狠手辣就会得到一定的报 应。还有,我们做事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格林童话读后感作文5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格林童话》,它一共有五十一个故事,二百三十四页,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所写,他们的代表作还有《德国英雄传》、《德国神话》等。
其中比较有趣的《六好汉走遍天下》,讲了从前有一个兵,他勇敢善战,立下了很多大功,但他退伍时,国王只给他三个银豪子当伙食费,退伍兵满腔怒火地走进森林,随后他分别遇到了大力士、神枪手、狂风鼻、飞毛腿和寒冷帽,他们有各自的本领。然后他们来到了一座城市,那里的国王说“谁跑赢我国的公主,我就给他荣华富贵。”飞毛腿应战了,并且赢得了比赛。从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无处不在的看到好人好事:在马路上,有人毫不犹豫的扶起摔倒的老人;在天桥上,有人看见钱包却拾金不昧的想办法找到失主等等。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它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只有诚实和善良才是美的体现,外在的美并不是真实的,而内在的美才是最真实的、最实际的,这才是美的体现。
在生活中也的确如此:一个人的外表非常漂亮,但他的内心是肮脏的、是丑陋的,明明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造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他却靠别人去帮他完成,这就是不真实的体现。一个人,外表很丑陋,但他的内心是纯洁的、是美丽的。做一件事,不管多艰难,他都愿意靠自己来完成,这就是实际的体现。我们也应该向他们一样,不弄虚作假,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下去。
格林童话是我们必读的经 典故 事,它里面有许多精彩的语句和优美的词语,你们一定也喜欢它,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呢!请你快快打开这本知识多彩的书,自己去看一看吧!它会给你带来快乐和智慧的!我们看了以后又会增长许多知识,还充满了美丽的,幻想,我相信,格林童话将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生活中,我们要帮助别人,同样也要别人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吧!
格林童话读后感作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格林童话》读后感500字
★ 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5篇
★ 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大全最新5篇
★ 读格林童话有感500字
★ 《格林童话》读后感小学生作文10篇
★ 最新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5篇
★ 《格林童话》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精选
★ 格林童话读后感作文10篇
★ 六年级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5篇
★ 关于格林童话读后感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