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立不久,分兵挺进岭南,实现岭南统一。在广西,隋继承前朝的民族政策,团结少数民族首领,暂时稳定了政局。接替隋朝的唐王朝,承袭隋代政策,除了派官掌管广西各地军政事务以外,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羁糜州,委任各族首领参加统治,实行间接统治的政策。唐朝在广西相继实行府兵制与募兵制。赋税征收未采取均田制,后期同样征夏、秋两税,后来减半征税。唐中后期,少数民族人民起义接连不断,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西原少数民族大起义。广西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楚国与南汉长期争夺,各地区战乱不已,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苦不堪言。隋王朝对广西的统治,基本上继承西汉以来的民族政策,一方面直接派遭汉族官员到各州县治所加强统治;另一方面还任用当地民族首领,管理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如原高凉郡太守冯宝,“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是当时左右岭南局势的少数民族首领。隋灭陈时,冯宝已死,其妻洗氏颇有政治远见,她率领部众归顺隋朝。隋文帝即封她为南康郡夫人,利用她在岭南各民族中的威望,加强对广西和其他岭南各少数民族的统治。开皇年间,番禺人王仲宣反隋,将韦洸围困于广州城内。隋派裴矩巡抚岭南,冼夫人派其孙冯盎帅师,击败王仲宣,解广州围。冼夫人还亲自“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教骑,卫诏使装矩巡抚诸州”。其后,“苍梧首领陈坦、冈州冯岑翁、梁化邓马头、藤州李光略、罗州庞靖等皆来参谒”,装矩分别任命他们为刺史、县令,管理本族部落。为嘉奖冼夫人,朝廷追赠其夫冯宝为广州总管,谥谯国公,册封洗夫人为“谯国夫人”,并让她拥有选任长史以下属官和调度六州兵马权力。其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但僚多有亡叛”。洗夫人列举赵讷罪状上告朝廷,得到隋文帝的肯定,并委派她招慰各族。夫人遂“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但僚,所至皆降”。冼夫人对于安定岭南政局,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她去世时,朝廷溢称她为“诚敬夫人”。隋代朝廷派到广西的一些汉族官员,也注意团结少数民族首领,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派令狐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他在广西任职5年间,大施恩信,取得各族首领的拥戴。当时钦州少数民族首领宁猛力,“与陈后主同日生,自言貌有贵相”,据有南海。隋平陈后,文帝任命宁猛力为安州(后改钦州,治今钦州北)刺史。但他骄锯自大,不肯到桂州拜谒总管。令狐熙到任后,亲笔函请他前来相叙,以示友好结交。其时,宁猛力老母患病,令狐熙即令人前去送药。猛力深受感动,随即到总管府求见,从此归附隋朝。宁猛力死后,其子宁长真继任钦州刺史。仁寿中,侯莫、陈颖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时,继续执行令狐黑的政策,因而“民夷悦服,溪洞生越多来归附”。经过隋朝一番治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有所发展,有些地区“列为郡县,同之齐人”。可见,隋朝继承汉以来任用各族首领的政策,不仅稳定了广西和岭南其他各地的政局,而且促进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进一步的融合。隋代时期,广西地区和中原比较,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还是落后的。中原地区此时期推行的均田制,广西尚未实行。至于隋代广西是否实行过府兵制,目前尚无确凿的资料记载。但隋代广西在个别重要的州县治所,已实行屯兵。《粤西文载》卷一四记载:“歌罗城(在今苍梧县)在治西南六十里,隋开皇李贤筑以屯兵。”隋朝在广西非州县治所地方筑城驻兵,这种状况是很少的。关于赋税的征收,据《隋书·食货志》记载,大体上采用四种办法:一是由各地首领进贡土特产;二是根据各地物产,临时征收军需物资;三是各州县以土产为赋,交纳实物;四是对未编入州县户籍的“浮浪人”,按各人情况酌量交纳,数额未定。隋朝末年,由于赋税徭役繁重,特别是为出兵高丽而进行的大征调,给全国人民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终于爆发了翟让、窦建德等人领导的全国性农民大起义。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贵族宇文化及缴杀,隋朝灭亡。同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改元武德,仍以长安为国都。广西地区从此为唐朝统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