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思维,即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规律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序思维是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也是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动笔标注、动手操作、合理分类、有序列表等活动,让学生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一、动笔标注,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在读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并引导学生动笔标注重要信息,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顺序标注出题中的重要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动手操作,促成有序思维的发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跟着操作的顺序进行,动手操作的顺序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只有经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有序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三、合理分类,形成有序思维的标准学生在解答某些较复杂的题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按一定的标准把复杂问题分成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并对解题时出现的情况加以分析, 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也是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重要方法。当然,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是保证有序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