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可以参考。吉芬物品 只不过吉芬物品是收入效应下的,而这个案例可以认为收到预期的影响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菜比肉贵”现象。在同一个超市,出现了一斤菠菜的钱可以买两斤猪肉或三斤鸡肉的情况,成为很多网友关注的一个热点。据报道,本轮涨价最贵时每斤菠菜价格高达元。而在今年4月,一则“农民夫妻一车千斤菠菜卖了15元”的短视频却在网络刷屏。彼时,究其原因,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等因素,暂时生产过剩。仅过了半年时间,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虽是区域性个例,但依然值得人思考。就事论事,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一方面,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连续回落。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猪肉均价为每斤元,比1月份下降,很多地方甚至不到8元。菜价比肉价低,这是国内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蔬菜普遍比肉贵。近年来,我国部分蔬菜在特定时段里价格也比肉贵,一些高端品种常年比肉贵。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生猪和蔬菜各有其价格规律。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而部分蔬菜价格变高的背后,则是短暂上涨的生产流通成本。对此,也无须过虑,高菜价会促使蔬菜供应增加,低肉价已挤出落后的养殖产能。蔬菜生产周期短、产能恢复特别快,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对区域和品种的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菜价已在下降。有关部门已发布生猪产能过剩预警,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顺势出栏肥猪,使产能尽快回归合理水平。“菜比肉贵”之下,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不同蔬菜的涨幅不同、差距显著。以菠菜为代表的绿叶菜价格能涨数倍,同时,也有很多蔬菜特别是耐储运类的价格几乎原地不动。二是不同城市的涨幅不同,有的城市菠菜一斤15元,有的城市七八元,还有的四五元就能买到。这启示我们,蔬菜保供稳价,要紧盯百姓生活最常见的当家菜,以北方大中城市的冷季时段为重点。
主要是因为今年极端天气比较厉害,所以蔬菜产量不高。
首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变动,而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想想养一只猪要一年,一亩的菜只要一个月,当然肉更贵些了,再例如千年人参,千年才一棵,当然价格更高昂。其次,价格会收到供求的影响。蔬菜的供应量大,相互间可替代性高,比如今天青菜贵,你可以选白菜或是土豆;而肉类种类相对少,受成长时间限制供应量也不会有太大起落(除非发生瘟疫),价格要稳定些。国家现在搞市场经济,除少数商品进行价格管制或国家定价,像蔬菜肉类都是放开让市场定价,只会宏观上调控价格投机等行为。
看它的价值因为青菜的价值比肉的要底如果想具体知道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学到
因为菜都是长在地里,都是一季就长好了,而肉的一般都养在家里,得天天喂养,而且养的时间也长,成本高.风险也大,另外,一般情况下种的菜是天天都要吃的,肉则不一定.
185 浏览 2 回答
304 浏览 4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336 浏览 3 回答
227 浏览 3 回答
314 浏览 4 回答
178 浏览 4 回答
278 浏览 5 回答
97 浏览 4 回答
305 浏览 4 回答
235 浏览 4 回答
143 浏览 4 回答
185 浏览 4 回答
163 浏览 7 回答
121 浏览 5 回答
168 浏览 2 回答
203 浏览 4 回答
91 浏览 4 回答
100 浏览 3 回答
281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