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是宗教用语,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是一个派系,而儒家是由孔子创建的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主的一种思想体系,以及对儒家景点的讨论和学习,对其学术和思想进行的研究,所谓儒家就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学派。
儒家是由孔夫子建立的,崇尚“仁义礼智信”,由孟子所发展,荀子集齐所成,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和自我管理控制之后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至今仍是值得人们不断学习和研究的一门有生命力的学派。而儒教是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治,以儒学为基础加以系统的管理和规范,讲究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和普世的价值,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董仲舒时的大力扶持和发展,到明清时期发展逐渐成熟,甚至到清朝康熙时期,直接提出“三教合一”的国策,这也是儒教称呼的来历。
从历史影响力上来说,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们几千年,他的一些思想至今为止还在为世界各国人士所研究和探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在已有专门的儒家学院,在国际上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儒教因为他只要是为统治者所服务,在农业社会为中国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在工业文明时代,儒教本身就严重滞后了生产力变化带来的社会变革和思想革命,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真正开始废止旧思想,儒教失去官方思想的地位。
总的来说,儒家和儒教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是儒家是强调个人,是一种思想,而儒教是一种教条,是一种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治利益更好的管理国家和人民所推崇的一种思想,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理论,只是一种是民间自己自我约束和学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儒教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甚至是作为考试录取人才的标准,失去了其灵活性而变得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