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商学院为民办大学。广州工商学院,主校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高校校地合作联盟成员高校。
广州工商学院的前身是1995年由广州市花都环洋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广州市花都环洋商贸学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广州环洋专修学院(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花都办学点)。2001年7月,学校与广东商学院合作举办广东商学院花都学院。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学院更名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万册;设有14个教学单位,30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27611人,其中本科生26864人。
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区别
公办大学:通常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举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有国家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通常较便宜,当然这些专业录取分数线也相对低一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可以考虑填报。
民办大学:通常是社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举办的大学,没有国家和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资金办学,学费一般比较贵,公办大学采用民办机制举办的独立学院也属于民办大学,但是民办大学是正规大学,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等都是在学信网可查的,国家也鼓励民办大学。
历史沿革:
1995年,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建。
2005-2014年,学院连续十年荣获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民办)竞争力10强。
2009年,学校通过了广东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开设大专与技师。
2010年,学校获得"中国十大知名品牌民办院校"称号。
2010年11月,学校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2014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
2015年,学校增设商务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4个本科专业。
2016年,学校增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日语,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5个本科专业。并开设国际班会计学(中英学分互认),工商管理(中澳学分互认)2个专业。
2017年,获得高校教师、研究、图书、实验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
2018年,通过学士学位评估,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1年1月,设立工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2022年2月14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第三批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拟认定名单的公示》,广州工商学院入选。
院系设置: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30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5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教师总数为1505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056人,聘期两年以上的外聘兼课教师394人,聘请了聘期2年以内的外聘兼课教师11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3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2人,副高级职称183人)。
学术资源: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由三水校区和花都校区组成,两馆建筑面积共计万多平方米。图书馆由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信息技术部和综合服务部构成,截止2020年9月初,图书馆工作人员33人,其中教授1人,副研究馆员3人,高级工程师1人,馆员15人。
截止2020年9月初,馆藏纸质图书为万册,图书类别达到万种;图书馆已有馆藏数字资源数据库42个,其中已购17个、试用21个及免费使用4个,电子图书144万余册,中国知网CNKI学位论文累计万册,音视频时长达到万小时,电子期刊万册。
截至2020年12月,广州工商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万册,有纸质期刊1062种、数据库41个、电子图书万册、电子期刊万册,收录博硕士学位论文累计册、音视频万小时。图书馆订购维普中文期刊(全文版)、中国知网、超星电子期刊、万方视频、MET全民英语学习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金典多媒体数字图书馆、中瑞数图外文电子图书、中瑞数图中文电子图书等9个数据库。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风教风优良。获批中国科协首批“学风传承基地”、广东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奖一等奖等。现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省级课程教研室2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
学校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和联合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主要开展学分互认、出国留学、语言培训和留学生服务等;联合科技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广州工商学院和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州工商学院国际化教育发展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学校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先后成立了跨境电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获批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学校获批创设广东省众创空间等平台,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学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财经类大学为目标,坚持“正德厚生 励志修能”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形象标识:校徽
校徽基准色为蓝色,蓝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象征工商人志存高远、胸怀广阔。
校徽圆形轮廓内部由“工商”两个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G”和“S”变形而来,体现学院致力发展“工商”特色。
设计时采用了螺旋桨推进器的概念,让师生看到校徽,就感受到前进的动力。
主体图形又像大海的波浪,寓意工商学院是知识的海洋,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体现学院永立潮头的精神。
校徽下半部分为弧形英文校名,展现学校立足高职、面向世界,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和往来的开放姿态。
校徽简洁明快,但寓意深刻,联想丰富。凸显出工商学院昂扬向上的发展态势,象征充满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蕴含着学院事业的发达与昌盛。
精神文化:校训
正德厚生励志修能
正德厚生:追求高尚品德,明确人生目标。教师要讲师德,敬业、乐业、精业;以师爱为魂,尊重、关爱、善待学生,正己化人、为人师表。学生应有优良品德,牢记忠孝之节、仁爱之心、诚信之品。
励志修能:师生员工要对自己、家庭、社会负责;严于律已,居安思危,身体力行,完善人生。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和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