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又有完白、古浣、古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等别署,安徽怀宁人。是清代的杰出书法家和印学家。
邓石如的篆刻初学何震、梁褒,后来以自己书法之用笔、结体,运用到篆刻上,把篆书上生龙活虎千变万化的姿态运用到印章上来,这是印学家从未有过的,特别是朱文印,光气闪烁,不可逼视,更有创造性的发展,呈现出刚健挺俊、流动多姿的印文书体,一改唐以邓石如刻印,用刀猛利流畅并辅已披刀,他运刀着力点不在刀尖而在锋脊,迎石冲披,作品爽利洒脱,苍劲浑厚,凝重流畅,刚柔相济,方圆并举。
邓石如用“刚健婀娜”来评判自己的印,这恰到好处。以“铁、钩、锁”来论其刻印,是谓要旨。“铁”,指刀法,铁笔就是以刀代笔,要使刀刚健有力;“钩”,指笔法,字要圆润遒劲,爽利流畅;“锁”,指章法,字与字的配合要紧揍,整体相连,浑然天成。
邓石如篆刻边款也体现了他的书法的特长。内容极富文学性。在印章的形式上真、草、篆、隶诸备。双刀、单刀皆用,尤以双刀款法笔意浓烈,特别引人注目。
邓石如的篆刻艺术在明清印坛地位显赫,后世印人推崇至备,对清代中后期的印坛影响至深。故后世印人称之为“邓派”,又称“新徽派”、“后徽派”。
篆刻艺术在晚清时达到顶峰,出现我国篆刻史上第二次兴盛时期。在清代晚期的篆刻成就比较突出的有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徐三庚、吴熙载等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