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他从编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常务副总编、总编辑、社长一路走来,跨越了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1983年至1986年,连续两届当选北京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2001年被《中国青年》杂志推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他精心“打磨”的《法警背起生病被告》,获得第1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经他策划和亲手建设的体现《北京青年报》观点的栏目“今日社评”,获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由他构架的“新闻+副刊+产经”的都市报结构,被众多纸媒体广为采用。张延平长于报纸经营。1995年,他牵头策划推出了北青报的“广厦时代”、“汽车时代”、“电脑时代”三个周刊,把读者群扩大到这三个新兴产业,使《北京青年报》获得这三个领域在北京综合类纸媒体50%以上的份额的广告投放量。2003年,《北京青年报》的广告实际收入突破9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上缴国家各种税费2亿元。在2003年,北青报开始尝试资本运作,将广告、发行、印务并入北青传媒股份公司。2004年,北青报作为全国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成为中国内地报业直接上市的第一支股票,并控股改制后的北京儿童艺术剧团,张延平兼任董事长。北京儿艺改制后演出的魔幻童话剧《迷宫》,首轮上演18场,票房收入262万元,相关产品销售20多万元,创造了国内儿童剧市场的奇迹,被确定为全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成功的典型。
中央台主持人徐俐的丈夫是《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
张天蔚,《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北京人。
张天蔚高中毕业后在北京郊区插队、北京建筑公司作工;1983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电力工程系,入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职工学校任教。
1990年考进《北京青年报》,先后任文体部记者、编辑,评论部编辑、主任,《北京青年》周刊编辑部主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社评部主任。
参考资料:张天蔚-百度百科
徐俐,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新闻播音员、主持人。1961年生,湖南吉首人。在年轻时曾做过农村知青,后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工作。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随后便一直在《中国新闻》节目担任主播。徐俐字字珠玑,简洁干练的新闻播报风格多年来赢得了广大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这也使她成为央视四套和《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曾有过两段婚姻,现任丈夫为《北京青年报》编辑张天蔚。她和前夫育有一子,另著有多部书籍。
张天蔚大徐俐3岁,出身于京城的一个大家族,父母都是中央美院资深教授、著名雕塑家
309 浏览 4 回答
88 浏览 2 回答
255 浏览 3 回答
288 浏览 2 回答
95 浏览 6 回答
316 浏览 5 回答
146 浏览 6 回答
184 浏览 2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191 浏览 6 回答
249 浏览 4 回答
220 浏览 4 回答
204 浏览 2 回答
327 浏览 2 回答
329 浏览 2 回答
117 浏览 3 回答
173 浏览 4 回答
259 浏览 2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16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