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是普遍存在于各文明发展初期的现象。在现代人看来,神话传说是荒谬可笑和非理性的象征,但在古代人眼里,它却曾经是真理的象征。“神话”一词发源于古希腊,它在古希腊地位的变化也最能说明问题。1940年,德国古典学家涅斯特尔在《从神话到逻各斯》一书中指出,代表神话的mythos和代表理性的logos都指“说”和“话”。只不过, mythos为“讲故事”,是具体的,有情节的;而logos为“讲道理”,是直接表达的,理论性的。在形式上,mythos一般以“诗”的形式出现,它们往往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而logos则一般以“散文”形式存在,更易于以文字形式流传。从mythos到logos的转变,大约发生在公元前6一前5世纪。当时,寓言、拟人故事、诗歌和宗教逐步让位于逻辑学、抽象概念、雄辩术和哲学。这正是西方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英国历史语言学家缪勒指出,神话传说的荒谬性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中国虽然也有神话,但“神话”一词最初却是通过日本而从西方引进的。1903年留日学生蒋观云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是中国的第一篇神话学论文。此后,王国维、梁启超、夏曾佑、鲁迅、周作人、章太炎等相继把“神话”概念作为启蒙新工具引入到文学和历史研究领域。不仅如此,我们今天翻开词典仍然可以看到,神话不仅指“远古人类公认集体创作的神异故事”,还用来指“不真实,荒谬的言论”。②然而1996年,美国宗教史学家林肯却对这种将神话与代表理性的逻辑对立的关系提出了质疑。从mythos到logos的转变不应该简单地被看作从迷信的故事向理性的命题的转变。mythos与logos只是两种言说的“策略”,是表达真理之不同方面的手段。③ 那么,从历史学的研究需要出发,神话传说中是否包含着历史的真实?为了方便讨论,本文设定两个前提,旨在使问题简化而清晰。前提一,我们区分“真理”和“历史真实”,并且只讨论“历史真实”。虚假的故事也可以反映真理。前提二,我们暂且把“神话”、“传说”看作“未知项”,而把“历史”看作“已知项”,即只有“信史”才被视作“历史”。在这两个前提下,对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以往的回答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观点认为,神话和传说就是历史。例如,意大利宗教史学家贝塔佐尼就认为,神话讲述的是“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创造过程”,诸如事物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生与死的起源、动物和植物(含蔬菜)的起源等。所有这些事件都发生在极为远古的时代,但人们现在生活的源头和基础都是由此而来,整个社会的结构也是以此为基础的。⑤近年来,研究《山海经》的中国学者刘宗迪也主张在传说故事和历史之间划上等号。另一类观点认为,神话传说中包含着历史事实,或者历史记载中包含着神话传说。早在大约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欧赫墨鲁斯就提出,希腊神话其实都有史可寻。在至今仅存残篇的《圣史》中,他对诸神和英雄做了索引式的考证,指出每个神祗都可以落实到远古时代曾经存在过的某个人物。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在论述五帝所处的时代时也指出,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流传下来的记载显得很不合理,但它们并非完全凭空捏造。他对这些神话传说的态度是:一方面,将前人的各种记载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又实地调查五帝活动过的区域,发现了很多风俗习惯与文献记载有相近之处,从而证明了前人的记载并非完全捏造。于是,他选择那些较为可信的记载,编纂成了《五帝本纪》。⑦当然,也有很多神话学家认为,流传至今的历史记载中包含着神话传说。这一类观点与前一类观点很接近,但它强调的是,很多流传下来的文献记载很大程度上是神话传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总之,对于夹杂着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古代文献,历史学家们倾向于将它们看作包含着神话传说的历史,神话学家们则倾向于将它们看作包含着历史的神话传说。 第三类观点认为,神话传说并非历史或完全与历史无关。美国民俗学家拉格兰主张,神话来源于仪式,与真实的历史完全无关。拉格兰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任何事实都不可能在发生150年后还为人们所记住。换句话说,口头传统无法保存历史,历史只能依赖于文字记载。原始人没有文字,因而也就没有历史。“当然,大部分没有文字的共同体都有传统故事,而且这些故事也许貌似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但这些故事实际上却是神话。”①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古史辨派也认为,先秦典籍中有关三皇五帝的记载,实际上并非历史,而是战国至两汉的人们编造的神话和传说。古史辨派历史学家顾颉刚极力倡导“用故事的眼光看古史”。② 认为“神话传说并非历史”的看法虽然仍旧影响巨大,但大部分学者还是承认神话传说与历史有一定的关系。只不过怎样具体看待这种关系,则往往只存在一些经验性的习惯做法,很少有学者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总结和归纳,尤其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提出系统的看法。因此,这个问题仍旧有探讨的必要。 然而,由于神话传说的形态纷繁复杂,如何界定“神话”就成为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的问题。美国人类学家巴斯科姆从情节发生的时空、可信性、神圣性和角色性质等方面出发,对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进行了区分,他的看法为大多数民俗学家所接受。他的区分方法虽然针对的是民俗学研究,但对于历史学家而言也具有借鉴意义。首先,相对于虚构的故事而言,神话和传说“最初”都被视作真实的(这里的“最初”,不太准确地说,是指创作和传颂神话传说的时代)。③其次,相对于虚构的故事而言,神话和传说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当中,主要的角色也都是人类。换句话说,以上两点表明,神话传说与历史似乎没有根本的区别,即它们讲述的都是“‘真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人类活动”。当然,巴斯科姆主张,神话与传说的区别在于它们所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不过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如何看待神话、传说的信实性问题,因此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将神话与传说相提并论而不加以区分。但在讨论到神话时代时,我们会发现这一区分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④ 除了巴斯科姆之外,尚有许多学者从各自的角度给“神话”下过定义或对神话进行过研究。缪勒首先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着手解读神话,对各文明的神话起源做了研究。他认为,只有通过语言分析的方法,才可以揭示当时的历史面纱,证明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个充斥着神话的时代,而这种研究却不是通过历史研究即文明史能够揭示的。⑤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对世界各文化中的原始祭祀和神话做了考察,提出了交感巫术在印欧民 族神话起源中的重要作用。①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神话看作与梦境类似的心理反常现象,认为它们都是人类意识和潜意识互相作用的结果。②弗洛伊德的学生德国心理学家容格发展了导师的研究,提出神话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映。例如,他认为《启示录》中的基督形象是某种英雄生活的原型,反映的是个人无意识的集体生活。③此外,尚有许多人类学家将神话与仪式联系在一起,通过研究仪式来解释神话,这就是所谓的“神话一仪式论”。例如,英国学者哈里森女士主张,神话与仪式是一组平行的表达方式,神话的意义或功能都源于它的社会性,与仪式密切相关。④相反的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并不关注各类神话动机或主题,而是注意那些将各类因素联合在一起的结构。1955年,他发表了《神话的结构主义研究》一文,指出所有的神话都可以还原为一些对立的关系,如自然/文化,自我/他者等。他在结论中甚至指出,“神话的目的就是为解释情节矛盾提供一种逻辑模式”,“用于神话思维的那种逻辑与用于现代科学的逻辑一样精确严密,神话的逻辑与现代科学的逻辑在思想过程上并没有质的区别,它们的区别只在于这种逻辑所应用的对象不同罢了。”⑤这篇论文后来成为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神话的理论指导。此外,20世纪50年代以来,法国思想家罗兰·巴尔特以符号学的基本概念来分析现代事物及其表现媒介中所包含的信息,创造出一种新的神话学理论。⑥他认为,“神话是一种言说”。我们可以讨论任何事物,因此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神话。巴尔特大大扩展了神话概念在现代的含义,神话不再仅仅被原始人创造和传颂,而是充斥在现代社会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⑦至于我们所关心的神话与历史的关系,巴尔特认为,现代神话无非“是一种去政治化的言说”。所谓“去政治化”,也就是历史记忆或现实事件在表述过程中被简单化、意义复杂性被抽空的过程。因此,人们不关心神话是真是假,而是关心它有用无用,换句话说,人们只不过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创造神话罢了。⑧ 从上述神话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神话或传说进行了研究或阐释,但他们对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大都抱着消极的态度。有的不主张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神话,认为这样只能无功而返。有的认为神话本身就是对历史的抽空,研究神话无助于获取历史真实。有的认为神话对于制造和传播的人而言,其真实性问题是无足轻重的。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第一类神话传说包含着部分信史,并且可以找到确切的年代证据。例如,司马迁记载的中国夏商帝王世系,长期以来只是被看作传说,不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然而20世纪上半叶以来,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识别,《史记》中商代帝王的世系很多都在甲骨文中得到了印证。王国维在《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中经过考证得出,《史记·五帝本纪》中的帝喾是确有其人,《史记》记载的商朝世袭也是可信的。①这样,被古史辨派一度推翻的夏商世系传说,自此重新获得了可信的证据。可以说,此后很少再有学者怀疑商朝存在的真实性了。钱穆先生因此指出,既然司马迁关于商朝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夏朝的世系也很有可能是真实的。②另外,古本《竹书纪年》中曾记载着这样一则神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意即“一天之内太阳升起了两次”。根据文献考证,“郑”的地望在西周都城(今西安)附近的华县或凤翔。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天文学家通过理论研究,建立了描述日出时日食所造成天再旦现象的地面区域,并对公元前1000年—前840年问的日食进行全面计算,得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可以在西周郑地造成天再旦现象。1997年3月9日,在新疆北部实际观测到了天再旦现象,理论上的假设得到了实际的印证。③上述两个有关中国神话的例子表明,古代文献中确实包含着这样一类神话传说,它们或许表现为历史的样貌,或许披着神话的外衣,但其中都包含着可靠的信息。我们运用考古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等方法,就可能将历史事实从原本半真半假或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中还原出来。 第二类神话传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着历史事实,我们无法为它们在历史上找到直接对应的年代或事件,但却可以找到多少与之有关的物证或古文字记载。众所周知,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流传着“大洪水”的传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考古学家伍利在两河流域对苏美尔王国都城乌尔的王族墓地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厚约十英尺的淤积层,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证实“大洪水”存在的一处考古遗迹。然而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乌尔的“洪水坑”由于遍布的时间和范围都相对有限,并不能直接对应于《圣经》中记载的洪水,但它却为洪水神话的由来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19世纪中期,英国考古学家在尼尼微挖掘出了记载着苏美尔人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泥板文书,其中记载着巴比伦人的洪水故事。19世纪末,考古学家又在巴比伦古城锡帕尔所在地发现了有关洪水的残片,并根据文末日期将其断代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苏美尔人古城尼普尔出土了更早的洪水故事残片,时间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④时至今日,“大洪水”的存在虽然没有得到直接的证明,但越来越多的证据却日益揭示出这一传说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总之,由于利用了“洪水”的神话进行考古和历史研究,我们对这一神话产生时代的人类生存状况也了解得更加深入了。 第三类神话传说由于现有证据的缺乏,尚不能被当作信史接受下来,但即便如此,它们还是能够为年代相近或文化范畴相当的考古文化提供某种程度的参照。以中国古史中的夏朝记载为例,早在1960年,考古学家徐旭生就提出对夏文化可以做两种解释。一是可以指史书中记载的夏代的文化,其地域范围较广,时间跨度则比较确定,起自禹而终于桀。二是指夏族文化,其地域范围相对有限,时间还应包括禹以前、桀以后。中原地区有两个地域与夏的关系特别密切,一是豫西地区伊、洛、颖水流域;二是晋南地区汾、浍、涑水流域。①为了弥补考古学上夏文化这一大空白点,20世纪60年代,他根据文献中有关夏代地名的资料亲自到豫西传说的“夏墟”实地勘察,调查了二里头等几处重要的遗址,在他的影响下,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得到了挖掘。②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二里头文化是否就是夏文化还存在争议,但正如考古学家朱凤瀚所说,由于二里头文化所覆盖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都与夏文化有重合之处,在材料不足的前提下,完全否定二者的关系也是十分武断的。今后随着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有关的猜想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成立的。③ 第四类神话传说以现代人的理性眼光来看,可以认为大部分是由荒诞臆造的情节构成的。这类神话传说虽然在直接证明史实方面缺乏可靠性,却可能包含着对原始时代风俗习惯的记述,或以某种方式反映了原始人的思维观念或生活状态。它们同样有助于我们了解创作、传颂以及记载它们的时代。例如,日本上古史学家津田左右吉为了反对把日本建国神话当作历史事实的传统“皇国史观”,对最早记载日本神话传说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指出,德川时代的学者们或者抱着一种肤浅的理性主义,将实际上不存在的或不合理的记载都当作虚假的、荒唐的,认为没有任何价值;而另外又有人抱着一种崇古的态度,对上述记载充满了崇敬,认为其中不存在任何虚假、荒唐的成分。④津田左右吉则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日本历史上有关高天原的神话世界和邪马台定都的传说“并不是实际上的事实,而是思想上或心理上的事实”,它们反映的是这些观念形成时代的人的想法。他强调,认识到这一点,人们就不会以为高天原是海外的某个地方了。⑤同样地,美国科学家斯托塞斯对广泛流传于中世纪的“巨龙”的传说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认为它们是由生活在古典时代的真实动物蟒蛇和鲸鱼与原始时代的神话相结合而产生的形象。他尤其发现,公元前327—前325年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和公元前256年罗马军队在北非巴格拉达斯河流域遭遇巨型爬行动物的事件对“巨龙”传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动物学方面的证据既证明了“巨龙”的传说并非完全属实,又揭示了传说产生的集体心理过程。⑥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些神话传说与历史关系密切,有些则相距历史较远,但这种联系或多或少地是存在的。首先,在这种关系中,信史位于中心,被不同层次的神话传说所包围。这表明,我们是从历史学角度考察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信史是我们考察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同时也表明,我们主张任何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历史的内核。其次,以信史为中心,离真实历史的范畴越近的神话传说,其信实性也就越高,反之,离真实历史的范畴越远,神话传说在历史考证上的可信度也就越低。这表明,我们认为信实性是衡量神话传说与历史关系的准绳。第三,从外向内,神话传说与历史构成了一种包含的关系。这就是说,我们认为大部分神话传说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历史的真实。随着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证据会不断被发现,位于外圈的神话传说有可能向内圈移动,一步一步接近历史的真实面目。
腊神话中的神祗像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但神祗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长生不老,可随意变形,各具特殊本领和巨大威力,其好恶态度对下界人类的生杀祸福起着决定作用。其中地位最显赫的神是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个主神。英雄传说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是半神半人的,具有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英雄传说以不同的家族为中心形成许多系统,主要包括赫拉克利特的传说,忒修斯的传说,伊阿宋的传说等等。希腊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职责以及故事情节都有发展变化。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宙斯——众神之主(因武器为闪电又被称为雷神),赫拉——天后,妇女的保护神,波塞冬——海神,哈得斯——冥王,雅典娜——智慧女神、胜利女神和女战神(阿瑞斯代表的是暴力与血腥之战,雅典娜则代表正义之战),阿波罗——太阳神,阿尔忒弥斯——助产、狩猎与月亮女神,阿弗洛狄忒——美与爱女神,阿瑞斯——战神,赫菲斯托斯——火与工匠之神,赫尔墨斯——神使,冥界引渡,狄俄尼索斯——酒神(经炉灶女神赫斯提让位)。其他著名神只如: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并被称为先知者,赫拉克勒斯------著名的大力神,德墨忒尔——农事和丰产女神,三大处女神明之一,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体系。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的美丽就在于神依然有命运,依然会为情所困,为自己的利益做出坏事。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希望对LZ有帮助~
刑天舞干戚 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译文 刑天与天帝(黄帝)争夺神位宝座。二者相斗, 帝终断刑天首级,并把他葬于常羊之山。但刑天魂魄不灭,竟以乳为目、脐为口,手执干戈漫舞。
人类起源神话,是人类起源问题研究史上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序幕。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尽管看来荒诞不经,但是,“人从水出”、“人是卵生”、“猴子变人”等以原始思维方法构想的种种传说及其解释,也不无唯物思想的萌芽,它无意中表现了人是大自然发展变化的产儿这种观念。 � 我国人类起源神话十分丰富,几乎每个民族都有。根据其生成方式大体上分为自然生人,动物变人,诸神造人三个类型。 �一、龟婆孵蛋 � 在侗族神话中,人是由龟婆的蛋孵出来的。《龟婆孵蛋》的神话讲: � 上古时候,世上没有人类。有四个龟婆先在寨脚孵了四个蛋。其中三个坏了,只剩下一个好蛋,孵出了一个男孩叫松恩。那四个龟婆并不甘心,又去坡脚孵了四个蛋,其中三个又坏了,剩下一个好蛋,孵出一个姑娘叫松桑。从此世上有了人类。 �二、人祖利恩 � 纳西族神话多载于他们的宗教经典《多巴经》,意思晦涩。他们讲述人类的起源也奇诡独特:“英格阿格”真神下出一个白蛋,白蛋孵白鸡,白鸡孵出九位神兄弟和七位神姊妹,九兄弟开天,七姊妹辟地。天地分开后,天气与地气交合生白露、白露生大海,大海中生“恨古”,“恨古”传至几代后又生出五兄弟和六姊妹,其中最小的一个弟弟叫利恩。� 《人祖利恩》讲:五个兄弟和六个姊妹结婚了,他们的结婚亵渎了天地和星辰。神祗大怒,誓将这些人消灭。在神祗的威力下,山也崩了,海也沸了,这几位兄弟姊妹除了小兄弟利恩逃到深山的松岭中躲藏起来外,其余的都饿死了。� 深山中的飞禽、走兽、树木等,都因神祗的作祟逐渐死了。利恩在绝望之际,忽然遇到了一位天神。他向天神求救,天神便叫他猎捕一头白蹄的牛,以牛皮做成革囊,囊上缀着九根长线,三根系于柏树,三根系于杉树,三根系于空中。天神又以实物几件,谷种十样,金色的山羊,小狗和公鸡等,令他藏在囊中,可以避难。 � 三日后,当利恩刚刚做好皮囊时,忽然被神祗发现了。神祗用雷劈他,立时火光大作,响彻天地,山也崩了,水也沸了,利恩被炸到半空中,幸亏有皮囊保护着,没有丧命。 � 利恩在空中飘荡了七个月之久,最后落在一个高崖上。他用刀割破皮囊,放出金色的小鸡、小羊、小狗等。举目四看,茫茫大地,左无驮运之兽,右无耕稼之人,山愈高,谷愈深,金色的羊饥肠辘辘,黄鸡黄狗也在岩间悲啼,好像在诉说痛苦。 � 利恩在山谷中种植了皮囊中天神给他的谷种,暇时猎捕野兽为生。几个月后,他深感一个人太寂寞了,便又找到天神,天神告诉他在美双星岩上,住着一对天女,一美,一善,并劝他把善良的天女娶来做妻。 � 利恩到了美双星岩,果然看见两个仙女在那里嬉戏,一个很善良,但是不美;另一个不善良,却有一双勾人的媚眼。利恩想着身巧不如心巧,心巧不如貌巧,貌巧不如眼巧,于是违背了天神的训诫,把那美丽而诡诈的仙女娶了回来。 � 利恩结婚后,仙女一连生了四胎,头一胎生出松和栗来,二胎生出蛇和蛙来,三胎生出熊和猪来,四胎生出猴和鸡来。利恩见他妻子一连生了许多怪胎,心中郁郁不乐,便又找到天神,天神怪他不听话。利恩又苦苦哀求,天神便令他再到美双星岩把那个善良的仙女娶来。利恩便捉了一只白鸽,骑着飞到双星岩。 � 却说这天善良仙女的父亲知劳天神忽然对他女儿说:“夜间羊惊,早上犬吠,一定有歹人来,须快磨刀戒备。”仙女道:“父亲不必惊讶,来的人一定是个有能耐的,父亲何不和他见见。”知劳天神听了,便命仙女把客人请进来。仙女出门一看,果然看见利恩远远越过九刀搭成的桥而来,仙女便带他拜见知劳天神。知劳天神见利恩途经刀桥,除手心脚心受伤外,全身毫无伤痕,不禁大喜,即取九河之水,令他洗净污垢,用九饼膏油令他涂擦光滑。 � 利恩和仙女结婚后,一胎生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孩子到了六岁都还不会说话,仙女便令蝙蝠使者去问他父亲。知劳天神说:“你们只知享受万物,而不想有利于万物。”利恩夫妇听了,每年祭天两次,以表示对万物的感谢。 � 利恩照办以后,一天他们夫妇带着三个孩子看马吃草,三个孩子忽然都会说话了。但是三个人说话的声音完全不同。他们便分别成为藏族、纳西族和白族的祖先。 �三、依罗娘娘造人 � 土家人的神话如他们的性格一般简洁朴实。张古老和李古老造天造地,但就是造出不个人来,最后还得请依罗娘娘来帮忙。这个故事揭示的也许是这样一个古老的真理:男人创造世界,而女人创造人类。 � 《依罗娘娘造人》讲:张古老造好了天,李古老造好了地,地上没有人,空荡荡的,寂寞得很。玉帝把张古老喊来,说:“张古老,张古老,你造个人吧。”张古老用石头做人,做了七天七夜,头有了,身子有了,脚手都有了,但坐着不会出气,站起来不会走路。张古老没有做成,他“唉唉唉”地叹了三口气,上天去了。玉帝又把李古老喊来,说:“李古老,李古老,你造个人吧。”李古老用泥巴做人,做了七天七夜,头有了,身子有了,脚手都有了,但坐着不会出气,站起来不会走路。李古老做人没有做成,他“唉唉唉”地叹了三口气,进地去了。 � 地上还是空荡荡的,寂寞得很。 � 玉帝把依罗娘娘叫来,说:“依罗娘娘,依罗娘娘,你做个人吧。”依罗娘娘用竹竿做骨架,用荷叶做肝肺,用豇豆做肠,用萝卜做肉,用葫芦做脑壳,通了七个眼眼,吹了一口仙气,坐着能出气了,站起来能走路了,依罗娘娘做人做成了。� 地上有人了,凡间世上热闹了。(来源:《中华长江文化大系》)新西兰是一个岛国,这里居住着古老的毛利人。毛利人在解释自己来源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有一位神,他有不同的名字,图、蒂基和塔内,他取河边的红泥,用自己的血捏成一个自己的肖像或形象,有眼睛、手、腿,一应俱全。事实上,就是神的惟妙惟肖的复制品。他做成这个模特后,就向这个泥人的嘴和鼻子里吹气,使他活起来,这个泥人立刻有了生命并打了一个喷嚏。 澳大利亚的造人神话是这样的:创世者庞德一杰尔用他的一把大刀割下三大块树皮。他在一块上面放了些泥土,用他的刀把泥调好。然后他把一部分泥放到另一块树皮上面,造成一个人形。他先造了脚,然后造腿,然后是身躯、手臂和头。就这样,他在两块树皮上各造了一个人,他对这两个人很满意,于是,又从按树上取下多纤维的树皮,把它做成头发,粘在泥人的头上。然后,他躺在他们的上面,使劲往他们的嘴里、鼻孔里和肚脐里吹气,这些小人立刻动了起来,围着神又蹦又跳。 生活在婆罗洲的达雅克人说:有一个大神,名叫萨拉潘代,天神命令他来到地球上造人,他先造了一个石头人,但石头人不能说话,就被废弃了。他又造了一个铁人,而这个铁人的舌头比石头人还硬,天神看了很不满意。第三次,萨拉潘代造了个泥人,泥人极有灵性,一造好就开口说话,天神十分高兴,说:“你造的人能行。让他成为人类的祖先吧,你必须另造一些像他这样的人。” 在非洲白尼罗河生活的希卢克人的神话说:创世者乔奥克决定创造人类,他拿起一块泥土,对自己说:我将造人,但他必须能走能跑,能到野外田里去工作,所以我将给他两条长腿,像火烈乌一样。这样做了以后,他又想:人必须能种植他的黍粟,因此我将给他两只手臂,一只手拿锹,一只手拔杂草。于是他给人安了两只手臂。按照这样的构思,他先后给人安上了两只眼睛,一张嘴,一个舌头和两个耳朵,于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人类。 古希腊的神话说:人类是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创造的,他们先造出了一个黄金人类,这些人像神仙一样生活,没有悲哀,没有恐惧,死亡就像是沉睡一样;接着诸神又创造了白银人类,虽然他们不能跟黄金人类相比,但也算得上幸福、安宁;随后就是青铜人类,因为有了他们,欲望和争斗便开始咬啮这个世界,他们不受神的爱护;最后是铁的人类,这是乱世中的种族,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一代人。铁人类的命运就是日夜劳作和无穷的烦恼,直到种族灭绝时为止。 至今生活在北美洲亚利桑那州的皮马人认为,是大地之主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他又造了一个漂亮的泥像,并称这个泥像为人。可是人这种东西并不好,不知怎么搞的,一下子就变出了那么多,以至水和食物都不够了。这些人也奇怪,他们从来不生病,也没有人死去,结果,他们吃光了世界上的所有东西,最后开始互相残杀,互相吞食。大地之主十分伤心,他抓住天上的挂钩,把天往下拉,把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压成了粉末儿。接着,大地之主用他的手杖将大地凿穿7一个洞,他来到了大地的另一边,又开始重新创造世界,创造人类。 阿拉伯的创世神话说,上帝派阿兹列来创造人,他取了一些泥土来到阿拉比亚,然后造成了一个人形,并把这个泥人放到一个地方,使它慢慢变干。过了40天,当泥人变干以后,上帝给了他们生命,并赋予他们理性的灵魂。 南美奎什玛雅人的圣书《波波尔—乌夫》写到:最初的世界什么都没有,只有造物主特拍和古库马茨,他们创造了所有的动物,并对这些动物说:“你们的肉将被撕得粉碎,就这样,这将是你们的命运。”接着,他们想造一种灵物,“让我们造出能供养我们的人来吧!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受人祈求,在地上被人祷念呢?……那么就让我们造顺从的、恭敬的、能供养我们的人吧!”于是,他们用泥土造了一个人,但这个人很不美,虽然会说话,但却没有思想。造物主没有办法,只好打碎重新来做。他们又用黄谷和白谷磨碎和成面因造了一个人,但这些人没有灵魂也没有思想,于是,神又找到了可以进入人肉体的东西,人就开始在地球上繁殖。
说实话,我不了解这个问题,不过推荐一部小说《至尊无赖》,里里面关于人类的神话演绎的挺有意思的。至于你问的问题,应该有大侠知道吧。 鉴于你这个问题的难度,想要让大侠出手,估计得提高悬赏。
104 浏览 5 回答
333 浏览 4 回答
133 浏览 2 回答
186 浏览 6 回答
358 浏览 6 回答
131 浏览 5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
256 浏览 5 回答
342 浏览 5 回答
124 浏览 2 回答
165 浏览 5 回答
82 浏览 2 回答
360 浏览 2 回答
286 浏览 3 回答
272 浏览 2 回答
145 浏览 2 回答
162 浏览 3 回答
171 浏览 3 回答
319 浏览 2 回答